掐指一算,今年是华瑞杰来到尊龙凯时的第二十个年头了,人生过半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。起于微末,发于华枝,从一名小小学徒成长为小车二班的“顶梁柱”,华瑞杰秉承着“干一行爱一行,要干就干好”的心态,攻坚克难,任何问题到他手上没有解决不了的,是领导眼里的“放心人”,也是实打实的难题“克星”。
工作中的华瑞杰
作为班组内一员“老将”,华瑞杰最能深刻体会到近些年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便利,在林林总总的新式设备中,最让华瑞杰骄傲的便是这台大型卷筒铣钻专机,他当初可出了不少力。
就在去年,一台加工卷筒的“老伙计”要“退休”了,那台老式机床有些年头了,原先是由小二班组装的,外表粗糙,使用不便,加工卷筒时,需要两个人共同配合,操作费时费力,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事故。
伴随着制造能力的提升,落后的设备成为尊龙凯时产品品质蝶变的掣肘。公司要求,这类落伍的机床必须淘汰掉,同时自主设计一款效率更高的工装。
这项任务由工艺部牵头主导设计,组装的任务依旧落到了小二班的头上。班长头一个想到华瑞杰,知道内情的他还给华瑞杰打了“预防针”,“瑞杰,这活儿不好干,你得多费心。”
华瑞杰心中不解,装配一个工装能难到哪儿?疑惑盘桓在心头,等到了正式动手装配这天,华瑞杰才揭开了“庐山真面目”——这活儿压根无从下手啊。
为了降低成本,许多部件没有进行整机的采购,而是选择分开购买,彼此并不配套,无数不同品牌、不同尺寸的配件要安装在公司原有的钻台上,难度大大升级,会装配只是一方面,还要尽可能调整尺寸使他们彼此适配。
面对着一团糟的局面,华瑞杰在短暂的迷茫过后迅速收拾心情,不管什么问题总要迈出第一步。
他以旧钻台为基础,对照图纸,按照过往经验规划出装配的顺序,从易到难,一个个零件往上填充,大小不合适就打磨切割,焊接补充,车间里能就地取材就把某些不适配的零件换掉,虽然进度缓慢但是过程大体顺利,唯有齿轮箱无法进行固定这个问题让华瑞杰格外头疼。
齿轮箱与钻台尺寸不匹配,实在固定不住,思前想后,华瑞杰干脆暂停装配工作,自行动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支架,完美支撑起齿轮箱,将其与钻台立柱紧密固定到一起。
一路磕磕绊绊,华瑞杰最终不负使命,将这台大型卷筒铣钻专机装配完成。自此,大部分大中小型的卷筒都可以在此加工,工作效率提升了50%。
华瑞杰装配的大型卷筒铣钻专机
能成长为班组的精英骨干,除了尊龙凯时提供的平台,华瑞杰自身求知若渴的心态更是难能可贵,他正是靠这份品质点滴积累经验,茁壮成长。
去年,华瑞杰接到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——主导一台可变高自行转载设备的小车生产工作,作为世界首台套产品,其重要程度非同一般。之前整个公司都没有相关的制作经验,不出所料,这项任务又落到华瑞杰头上。
华瑞杰临危受命,在专业领域披荆斩棘多年的他信心满满接下这项任务,但是层出不穷的难题,却使他频频对自己产生质疑。
这台产品的构造与以往的产品大不相同,以往产品的盖板、腹板等结构清晰明确,这台产品是用无数小块钢板拼接而成的,有图纸的辅助,华瑞杰虽然能勉强进行装配,但是云里雾里,图纸显示的信息几乎颠覆了他多年装配认知,他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新学徒:
“这块板不该在这啊。”
“这个结构咋能这么装呢?设计错了吧。”
百思不得其解,华瑞杰也不钻牛角尖,主动对外寻求帮助,秉承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,他干脆成了技术中心的常客,所有不明白的地方,一处一处问,什么时候连带着设计原理一块弄明白,什么时候才回班组下手装配。除此之外,华瑞杰深知做好一项工作不可能光靠个人的力量,他主动将“学习成果”与工友们共享,在其他人遇到问题时尽力解答,保障工作快速高质量的完成。
华瑞杰帮助工友解决问题
一人提升,全班进步。能够有今天的成长,华瑞杰十分感激公司提供的发展平台和“师带徒”培养模式。入职时,他向前辈学习,如今作为师父的他,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,不遗余力培养新人。
华瑞杰带徒认真负责,对徒弟关怀备至,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,对性格活泼,乐于主动询问请教的徒弟有问必答,知无不言言无不尽;对性格内向,不善于向别人求助的徒弟给予更多的关照,时常监督查看,主动给予指导。小二班焊工、装配、调试等各领域的专业骨干,华瑞杰均有培养,使技术传承后继有人,他鼓励徒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,做到“眼到、手到、心到”,在工作中多思考,不断钻研技术,加强经验反馈、技术总结,持续优化改进。
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更需要扛得起、顶得上、靠得住的一线骨干。华瑞杰凭借过硬的技术、专注的作风,出色完成多项急、难、险、重生产任务。磨砺二十载,不断求索,技艺专精,他用坚守与实干让重大项目从“艰难寻路”驶向“发展快车道”,带领尊龙凯时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。